近年来,文学与传媒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转型发展工作,提出了“明德弘毅,垂文行远”院训,以服务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为进一步凝练学院特色,结合文传学院特点,拟提出和培育“以文化人,以德润身”特色建设工程。
一、“以文化人,以德润身”释义
以文化人,立足文传学院学科专业基础,旨在通过优秀的文化培养人、塑造人。文化的内涵及其丰富,文传学院侧重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专业书籍、专业作品等载体,培养应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以德润身”,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旨在通过品德修养滋润身心。文传学院目前的几个专业,无论立身,还是今后的从业,无不需要高尚的道德作为支撑。 “德润身”出自孔子《中庸》,原文是:“富润屋,德润身。意思是:富裕可以养护好房屋,然而对身体的爱护、滋润及保养却要靠“仁德”——说明“仁德”至关重要。
二、具体举措
通过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培养,实现以文化人,以德润身。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分别指课堂理论实践教学,校内课外活动课堂,校外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课堂。
(一)强化学生的读、说、写、演、传技能,契合院训“垂文行远”之义——言辞斐然,远播后世
“读”指研读、分析作品的能力。“说”指口语表达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朗诵、演讲及其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写”指写作能力和写字水平。“演”指表演、演绎作品和语言的能力。“传”指传播能力,指通过说话、写作、图像等各种载体进行传播,产生影响力。以上五项能力,基本涵盖文传学院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有的因专业略有不同。
根据以上各项能力要求,学院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技术逻辑体系,而不是学术逻辑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技术或技能为中心。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育人向产学研合作育人转变。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实践教学项目、学科技能竞赛、课外活动等三方面。实践教学项目,主要由教师指导有兴趣,有需求的学生开展,目前主要有品读经典、双周朗诵会、三笔字训练、普通话训练、传媒班、新闻报道小组等项目。学科技能竞赛主要选择主要包括师范生技能、写作、朗诵、演讲、主持、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竞赛。课外活动中,文传学院有特色、重点打造的活动,包括谷雨诗会颁奖及诵读晚会、年度话剧、元旦晚会以及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同时,还计划通过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期刊建设,培养学生技能。第三课堂主要开展专业实习见习、毕业实习、暑期专业实践、文化考察等各类活动。
(二)高举立德树人大旗,滋润学生身心,契合院训“明德弘毅”之义——彰明德行,志远坚毅
首先,加强学习,重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做四有好老师。第一课堂开展继续开展尊重课堂工程,严格考勤,师生在课堂上互相尊重,教师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修养。第二课堂开设“弘毅讲坛”,邀请优秀校友师长与学生分享人生经历,成长体会。同时,积极开展寝室文化、活力团支部、青年志愿者、大骨班以及各类体育活动等,潜移默化,营造团结向上氛围。在师生党员中继续开展“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活动。第三课堂开展校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等,磨练学生身心,锤炼意志品质。
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尊龙凯时 copyright©2018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 电话:0790-7138730 邮编:33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