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工作基础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和新闻采编与制作隶属于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自开办以来,专业发展一直坚持对接产业(行业),设定了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传媒类产业升级,有效服务广电行业发展的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也都围绕这一目标在积极建设中。
从2004年我校建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开始就与新余广播电视台密切合作,2016年又建立校地合作,并签定协议。合作时间已有十余年。新余广播电视台设施环境优良,交通便利、仪器完备、生活条件完善、实习操作安全,指派指导老师认真负责,能力强,学生满意度高。该实习实训基地每年都能接纳我校毕业生15人左右。
二、建设目标与内容
1、建设原则:实习基地建设要注重实效,基地建设质量上主要考虑规模较大、日常新闻报道工作质量较好、区位较近的广播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单位,数量上要保证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便于管理。
2、基地开发:实习基地开发由院、系共同进行。系可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特点,注重专业性实习、实践基地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新余地区的广播电视和报社等媒体和周边临近的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
3、基地数量:根据目前招生专业和在校生数量,学生实习需要3-4个实习基地。除已经挂牌并长期合作的新余市广播电台和新余市日报社外,还与微新余以及暨阳学校等市内中小学成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三、组织结构建设
2016年12月22日,新余学院举办了校地合作专项行动对接会。在会上,文学与传媒学院与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和新余日报社签署具体合作项目协议。基地日常管理由系部统一进行,系负责代表学院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组织和实施有关的协议内容,定期与实践基地负责人联系、沟通,维持双方的良好合作关系,适时邀请实践基地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到学院为学生举办讲座或商议其它相关事宜。
1、新余广播电视台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将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作为重要合作对象,将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服务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和应尽职责,成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人才需求的主要基地,在以下内容的合作中积极主动,予以支持、优惠或优先。
① 根据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人才需求特点及趋势,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以及教学等方面的改革,选派优秀学生到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就业、实习、见习或实践。
② 根据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需求,选派师生参与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节目的策划、采访、撰稿、拍摄、编辑和制作等工作。
③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或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主动开展相关调研和研究,积极支持师生开展以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发展服务为目标的项目研究、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向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提供发展建议或相关咨询。
④ 依托仪器设备、场地和人才优势,积极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提供各类技术、人员培训,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提供演播厅、虚拟演播厅、广播模拟直播室等节目录制条件,积极承担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栏目任务。
⑤ 根据双方合作意向共建各类合作平台,资源共享。
2、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将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作为重要合作对象和人才需求基地,积极创造合作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大力支持新余市广播电视台转型发展,在以下内容的合作中予以支持、优惠或优先。
① 选派高层次人才作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兼职教授、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专业教学工作;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的实践锻炼和相关业务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② 接收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对口专业学生的实习、见习或实践,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选派优秀技术骨干,承担学生指导、管理及考核工作。
③ 选派优秀人才担任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和答辩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老师。
④ 在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建立节目制作基地,入驻栏目组,作为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⑤ 在招聘人才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优秀毕业生。
四、师资队伍建设
1、校内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姓名 |
年龄 |
职称 |
学历 |
指导内容(实习项目) |
邓磊 |
40 |
讲师 |
硕士 |
播音、主持、撰稿 |
兰璐希 |
35 |
讲师 |
硕士 |
撰稿、编辑 |
刘元君 |
29 |
助教 |
硕士 |
播音、主持、撰稿 |
2、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实习实训基地指导老师一览表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专业方向 |
罗以勒 |
男 |
45 |
中级 |
撰稿、摄像、编辑 |
刘震宇 |
男 |
46 |
副高 |
播音、撰稿、摄像、 |
王弇 |
女 |
45 |
副高 |
播音、主持 |
李初荣 |
男 |
46 |
中级 |
撰稿、摄像、编辑 |
何剑 |
男 |
29 |
中级 |
播音、主持、策划 |
于淼 |
男 |
32 |
中级 |
播音、主持、摄像 |
廖慧杰 |
男 |
43 |
中级 |
撰稿、摄像 |
邓珺 |
女 |
43 |
中级 |
播音、编辑、制作 |
李伟 |
男 |
43 |
中级 |
摄像、编辑、制作 |
毛远斌 |
男 |
44 |
中级 |
撰稿、摄像、制作 |
郭峰海 |
男 |
49 |
中级 |
播音、撰稿、摄像 |
余德成 |
男 |
35 |
中级 |
撰稿、摄像 |
廖志洪 |
男 |
41 |
中级 |
播音、摄像 |
谢小勇 |
男 |
41 |
中级 |
播音、主持 |
李青 |
男 |
35 |
中级 |
摄像 |
符平 |
男 |
34 |
中级 |
摄像 |
李俊平 |
男 |
33 |
中级 |
播音、撰稿、摄像 |
邓波 |
女 |
38 |
中级 |
编辑、制作 |
宋薇 |
女 |
45 |
副高 |
播音 |
胡小东 |
男 |
43 |
中级 |
播音、编辑 |
黄为春 |
男 |
35 |
中级 |
播音、主持 |
董蕾 |
女 |
32 |
中级 |
播音、主持 |
彭芳 |
女 |
30 |
初级 |
播音、主持 |
施萍 |
女 |
30 |
初级 |
播音、主持 |
卞杰 |
男 |
33 |
中级 |
播音、主持 |
钟杰 |
男 |
38 |
中级 |
撰稿、摄像、编辑 |
胡华为 |
男 |
34 |
中级 |
摄像、撰稿 |
朱华磊 |
男 |
32 |
中级 |
播音、主持 |
3、师资互建
目前文学与传媒学院聘请来我校任课的新余广播电视台的老师有:王弇、宋冬梅、黄喜、谢小勇、余德成、胡小东、杨芳、刘震宇等。
文学与传媒学院为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选派了邓磊、胡珊、周怡等多位老师到广播电视台实践。为此,新余市广播电视台还特为我院设立了教师工作室。
五、保障条件
实习基地的建设是一项创新性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较大投入的工作,学校为了鼓励校企合作,出台了许多政策性文件,我院也相应的制定出了《文学与传媒学院实习基地管理制度》,为我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基地维护方面:系负责与实习基地的联络和人员来往工作。实习期间基地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为了保证实习的实际效果,并能够为基地单位做出贡献,指导教师要根据基地单位的要求有选择地安排学生,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在奖励措施方面:学院和系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基地建设工作,并将根据工作情况计算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六、经费预算及依据(包括实践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
1、将在新余市广播电视台设立新余学院文传学院实习实训办公室, 经费预算3万元,包括:办公电脑3台、打印机1台、柜子1个、 10人左右会 议桌1套。
2、在师资队伍培训方面,我院将每年派出两名左右教师到新余市广 播电视台驻台培训,预算4千元。
3、计划和新余市广播电视台共建课程2-3门,预算5千元每门。目 前在建的课程是邓磊老师负责的《主持人思维训练课程》,2017 年计划再建设1-2门。
七、支撑材料
1、单位简介
新余市广播电视台主要负责的新闻宣传、频道频率管控、技术平台播出运营。拥有办公室、总编室、党群工作部3个管理机构及新闻中心、专题中心、文艺中心、节目中心、技术中心、播控中心(发射台);3个广播频率:综合广播频率、交通广播频率、测试广播频率;2个电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网络广播电视台、产业发展办公室15个业务机构。
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尊龙凯时 copyright©2018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 电话:0790-7138730 邮编:33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