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06t 学科门类: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网络与新媒体基础传播理论,具备较高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素养、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技能,善于整合各种媒介资源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能在各类媒体、党政机关信息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产品研发与营销、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新媒体运营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能胜任新闻网站、商务网站、互联网企业的网络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工作,能够在新闻出版单位、调查咨询机构、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采编、策划设计和调查分析工作,能够成为符合媒体科技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跨媒体、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
(一)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
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新闻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全媒体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和专题制作技能;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产品策划和推广技能;具备全媒体素养和整合沟通能力;熟悉党和国家新闻宣传报道的方针、政策和相关法规。
(二)能力要求
1.学习能力
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解本专业现状、获得行业发展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并提高业务水平的能力;具有一门外语听、说、读的基本能力。
2.思辨能力
具有全媒体视角,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视觉表达能力,熟悉国家关于网络与新媒体领域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3.实践能力
具有较强的新媒体信息采编和舆情分析能力,熟练掌握全媒体信息采、写、摄、编、播等技能;具备平面、多媒体、视音频、动画等媒体作品的策划、创意设计与制作能力;具备新媒体产品的策划、管理、运营及推广能力。
4.创新能力
能够创造性地整合各种媒介资源进行内容生产和传播、制作数据新闻产品、开展新媒体产品策划、研发、设计、制作和推广,具有较强的新媒体营销技能。
(三)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文化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较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团队意识和实干创新的精神。
2.身心素质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保持良好的心态,具备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毕业标准
毕业须修满170学分。
五、主干学科
新闻传播学
六、核心课程
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网络与新媒体概论、基础写作、传播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概论、数字媒体技术、融合新闻学、摄影摄像、全媒体新闻采写、图片编辑、新媒体受众分析、网络新闻编辑、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大数据与信息可视化、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
七、主要实践教育课程
(一)主要实验课
摄影摄像实训、非线性编辑实训、融合新闻作品创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实训、flash动画实训、app设计与制作实训等。
(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主要专业实践
数据新闻作品设计、新媒体作品设计与运营、毕业实习(包括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
2.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从专业实践、网络与新媒体发展趋势和业界热点入手,注重创新性、实用性和前沿性。毕业论文字数在8000字以上,要求语言通顺、格式规范、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3.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由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创业、人文素质、社会实践五个模块构成,每一模块由若干教学内容组成,每位学生须取得10个学分,其考核与认定办法按《新余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执行。
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尊龙凯时 copyright©2018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 电话:0790-7138730 邮编:33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