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101 学科门类:文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深厚的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素养、较强的中学语文教育科研能力和较强的中学语文教育实践工作能力,能在城乡中学、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具有教师职业认同感、职业理想,师生关系良好,深受家长好评;能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教学问题,熟练驾驭课堂教学;能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养成从学生学习、课程教学、学科理解等不同角度反思分析问题的习惯,成为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反思型实践者;能够有效开展班级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育人活动;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能自主规划专业发展,持续学习国内外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
二、毕业要求
1.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热爱中学语文教育事业,具有浓郁教育情怀,具有坚定的教育信念,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学会教学
(1)学科素养。了解和掌握汉语言文学和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区域文化基本内涵,了解国内外汉语言文学界的重要动态,掌握我国的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2)教学能力。具备文、史、哲、自然科学及语文教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熟悉古今中外的名篇名作,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文献资料认知与分析能力,在理解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熟练运用阅读、写作、表达等核心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语文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中学语文学科认知特点,运用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中学语文教学体验,具备中学语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中学语文教学与教学研究能力。
3.学会育人
(1)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中学语文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中学语文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中学语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4.学会发展
(1)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具有良好的自主习惯和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问题,能够撰写一定深度的理论文章和分析鉴赏文章。
(2)沟通合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和实施中学语文教育活动的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能力。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心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教育教学。
(3)身心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强健的体魄,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保持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正确看待与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为4-6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四、毕业标准
毕业须修满170学分。
五、主干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六、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大学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七、主要实践教育课程
1.主要专业实践
(1)学年论文
初级形态的专业学术论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确立研究课题,搜集并处理有关材料,为今后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要求学生在第5学期完成一篇学年论文。论文正文部分的字数原则上在3500字以上。
(2)专业实践
教育见习与教育研习2周。
教育实习18周,包括试讲3周、教育实习15周。
(3)就业实践与毕业实习
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初步实现就业,主要安排在第8学期,共4周。
(4)师德培养与师范专业技能训练
对学生专门进行师德培养师范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5)赣文化调研
了解赣文化主要内涵,并适当实地考察,撰写2000字左右调研报告。
2.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从专业实践、中学语文教育实践中产生,注重实用性与前沿性。毕业论文字数在8000字以上,要求语言通顺、格式规范、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3.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课程由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创业、人文素质、社会实践五个模块构成,每一模块由若干教学内容组成,每位学生须取得10个学分,其考核与认定办法按《新余学院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执行。
尊龙凯时的版权所有:尊龙凯时 copyright©2018 新余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地址: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阳光大道2666号 电话:0790-7138730 邮编:338004